 |
圖片來源: http://www.moneyspace.com/wp-content/uploads/2017/02/Private-Health-Insurance.jp |
身為牙醫前台這麼多年, 病人最常問我的除了牙齒的問題之外,最常聽到的問題不外乎是"
哪一間保險划算 ?? "
我內心的真實答案是 "
都不划算:", 保險是無本生意, 每間保險公司裡面都有很多"精算師"
我們普通老百姓怎麼可能算的贏他們, 如果真的可以找到划算的保險公司那不出幾年那家公司也會倒閉, 而在澳洲我們看到的是保險公司越做越大, 甚至連其他產業的公司也都紛紛來投入保險這塊 !
很多人也常常跟我抱怨, 繳了十幾年的钱給保險公司也都好多萬了, 可是我今年要植一顆牙他才回來不到$1000, 早知道我就把錢存起來需要用的時候還可以全部給付給我自己!!!
這句話是真的!! 只是有人強迫你毎個月分期付款給他買心安, 不知道為什麼我們還真的覺得心安!!!
要從不划算中挑划算, 那我通常都會先問病人的需求, 看他們在牙齒的需求量到底是多少才有辦法給予進一步的建議.
分析保險
大部分買保險的心態: 1.保個萬一 2. 生小孩 3.可以抵政府的Medical levy 。
保險的目的一開始是用來保意外事故的, 但是現在已經變向發展到不是意外事故也可以使用像是 配眼鏡, 按摩, 等等。
看牙齒其實也不能算在意外事故裡面, 因為牙齒的好壞大部分也是人為可以控制的!!!!!!
好啦廢話講到這邊, 開始進入主題!!!買過澳洲私人保險的人都知道 保險分成
Hospital & Extra cover 兩部分。
Hospital Cover 基本上就是你在生病的時候, 如果想去"私立醫院治療" 時 他會幫你cover 因為生病所需要的住院費用, 但是還是會有一些access fee 跟 out of pocket fee involve.
1. 保個萬一
如果有重大疾病時, 雖然公立醫院是免費的(Medicare cover ) , 但是往往需要排很長的隊, 而且不能指定醫生, 如果是生小病住院都還好但是萬一遇到重到疾病得緊急開刀的時候就會想要多一個選擇的機會! 像是癌症的治療,或是洗腎萬一沒有私人保險要等到位置可能都得三個月起跳。但是有些病沒有辦法等你三個月所以這時候保個萬一就變成很重要了。
2. 生小孩
我有保生小孩的pregnancy cover 因此一懷孕我就可以"指定" 專科醫生幫我接生, 然後住進私人醫院. 但保險所給付的只有我
因為生小孩住院時所產生的費用!! 專科醫生還是會額外收我一個out of pocket fee。
我自己的保險給付案例
自然產
|
全部費用
|
保險給付
|
自掏腰包
|
住院費住院四天
|
7000
|
6600
|
400
|
婦產科專科費用
|
3000
|
0
|
3000
|
Medicare 會 cover 一小部分看診費用 但是醫生的私人費用還是得給到3000左右是私人保險不給付的! 但是沒有私人保險就得去公立醫院生, 每次看的醫生或者助產師 都不太一樣, 要生的時候也不確定會是哪位醫生來接生。
3. 抵 Medical levy
如果你沒有買私人保險 但你的年收入超過$88 000, 你就得將收入的1% 繳給稅務局。
ex $880 一年 在添一點點就可以買一個私人保險了'
 |
圖片來源 :https://cdn.theconversation.com/files/76065/area14mp/image-20150326-12309-1o84wjq.png |
Extra cover
Extra cover 在這邊包含了: Dental, Optical, Chiropractic, Physiotherapy, Massage, 等等
其他東西不歸我管我就不多說, 在這邊就只講Dental 就是牙科的部分。
保險公司制定了很多複雜的規定, 來預防患者或醫生對於保險濫用, 以提高自己公司的利潤。
每個保險都應該有一個 (Standard Information Statements, SIS) 這個是所有保險公司都要提供的規範文件, 所有的SIS都應該是一樣的格式 :
http://www.privatehealth.gov.au/assets/doc/guide%20to%20SIS%20-%20General.pdf
當我們要比較保險的時候最好是把保險公司的SIS格式找出來這樣統一格式以後也方便比較不會眼花撩亂。大部分保險公司不會把SIS 放在大家容易看到的地方, 因為希望你們不要太了解保險>< , 這邊推薦大家一個政府的網站可以讓大家去找各家保險公司的SIS 進行比較
http://www.privatehealth.gov.au/dynamic/insurer
在我進行比較之前有三大觀念要先告訴大家 :
1. 不是大公司就是好公司
2. 不是Prefer Provider 就是好的診所
3. 有一好沒有二好
 |
這邊上面有澳洲大部分的保險公司 |
1. 不是大公司就是好公司
因為很重要所以要強調不是大公司就是好公司!!, 大公司通常花很多錢在打廣告, 門市, 行銷, 當然更容易吸引所有人進入投保,從心理學角度來說 畢竟大家對一直看過的圖案或是標誌都會有比較好的印象!! 但是從真正利益來說確不是一定如此, 因為大公司花費兇 加上他們需要打很多廣告, 維持門市的開銷,所以他們在給付的限制上也相對的比較多!而且會使用讓你眼花撩亂的Plan 讓你覺得你很划算!!
澳洲保險公司四十多家以上, 很多公司是我們根本不一定有機會看到的, 甚至有些公司是要有關係才可以進入的 Ex CBHS (Commonwealth bank worker 或者家屬) ACA (Adventist worker 或者家屬) Teacher Health Fund (在學校工作者) RBHS (Reserve bank worker ) 等等 這些有關係才可以進入的保險其實是非常好的, 畢竟他們是以員工福利為出發點來營運這個保險的, 所以保險限制會比較少, 給付相對也是比較合理的, 不過他們還是得以不虧錢為目的。
還有一種是公司付錢幫員工保的, 比較常見的像是外商公司. 通常保險費是公司給付他們就可以從大公司拿到最好的Plan, Ex GU Health, Bupa 90% (不管任何診所都是90%back )。
如果是我上面說的兩種狀況: 員工關係保險 或者 公司給付保險 那下面文章就可以不用繼續看下去了!! 要注意: 如果是公司裡面跟某大保險公司有優惠方案, 這種還是得往下看喔因為這種還是會受到一些保險規定的限制的!
2. 不是Prefer Provider 就是好的診所
而Prefer Provider又是個什麼東東呢, 每次解釋到這個我都有氣, 因為這個是保險公司玩的最陰險的一招。 Health fund Dental 就是保險公司自己開的牙醫診所, 為什麼要自己開診所就是希望自己的保險錢自己賺!! 所以他們就會標新立異的說, 請到我們自己開的診所您將會可以拿到比較多的rebate, 如果您去其他診所我們就不會給到相同的錢。在這邊有些人應該開始聽懂這些話後面的含意,
保險不是應該是幫助我們投保人得到更好的醫療治療跟回饋嘛? 美其名是讓大家方便去保險公司自己開的診所, 而其實就是用省錢的觀念來限制大家去選自己相信或喜歡的醫生。
而沒有辦法自己開自己家診所的Health Fund 就會開始玩一個 " Prefer Provider "的遊戲!!
跟區域裡面某幾家診所合作, 簽訂合約, 當成指定診所, 當患者去合作診所那裡治療就可以拿到比較高的rebate。合作的牙醫每一區也有數量限制, 一區裡面他只有讓固定數目的醫生可以跟他簽定合做合同, 畢竟如果一區之內每一家幾乎都是合作對像那他們就不用玩遊戲了阿。
不合做的牙醫師也可以收他們保險的顧客但是就是"某些" rebate 會少一些。
講到這裡跟他簽定合作是有很多對我來說不合理的規定!!
舉例:
規定1. 大部分治療項目的價錢得依保險公司規定來定價 :
ex 烤瓷牙套Crown 不能超過$900
這邊大家會說那很好阿, 這樣以幫我們省一些費用, 但是大家沒有想到的是, 一個好的 牙套材料如果要送去lab好好做, 加上黏上去時候要花時間把旁邊的邊緣修好讓他可以 盡量完美的毫無縫隙, 如果沒有保險的影響之下好的材料加上工本錢 一顆 Crown都要收 到$1500-$1800。 當價錢被壓在$900的時候很多醫生就得退而求其次找比較快速完成的 材料或者成本比較低的材料,萬一兩年內壞掉了反正保險會在給付. 那牙齒本身呢? 經 過許多次的磨損或者萬一Crown的邊緣不合細菌因此跑進去而侵蝕牙齒本身, 導致不可逆 的結果, 之後不是要花大錢做補救的處理嗎? ? 假設這個套子是要裝在心臟大家還會因為 保險而考慮用便宜的材料嗎?
規定2.保險公司為了要不虧錢還會定期來抽查有跟他簽合約的診所, 看看是否有合乎"他們的 標準" 來使用保險, 這個標準不一定跟牙醫師判定的相同, 如果他覺得牙醫師判定的不合 乎他們的標準, 那牙醫不僅得退還當初的費用給保險公司, 還得賠上罰金。 大部分有被 罰錢的牙醫師想要找律師上訴都會被告知還是乖乖跟保險公司協調違約金因為是打不 過他們的! 這會讓有心想要把牙齒好好治療的牙醫師被迫聽從保險公司的話, 這樣不有 點本末倒置了嗎?
規定3. 有簽合約的牙醫, 不可以看同事或這親屬的牙齒如果親屬同事也是買同一家保險公司 的情況下。
這些規定不外乎就是要保障保公司本身的利益, 還有盡量把錢回收到公司底下, 等到他們資金夠龐大了可以自己開自己診所的時候也不需要來玩這個Prefer provider 的遊戲了. 對於牙醫師來說加入當然也有好處存在,好處就是病人量就可以很多因為保險會幫忙把他們底下的保險戶盡量轉到有簽約的牙醫師那邊, 說白一點就是我給你好處但是你得乖乖聽我的話!!
如果病人量夠多或者想要走高品質路線的牙醫師就不會願意跟他們簽合約了畢竟要聽保險公司的話來想辦法壓低成本就有點違背了當醫生的目的了阿!
3. 有一好沒有二好
牙齒的保險裡面都會分類成 General Dental & Major Dental 兩種, 每次我在回答哪個保險好也都要思考很久或者反問大家想要用在牙齒的什麼治療上, 有些人希望植牙可以Cover 多一點, 有些人希望補牙可以 Cover多一點, 在這邊真的要跟大家說, 功課做了這麼多 真的不可能每一樣都很好, 不然保險公司早就倒光光了, 有些人甚至希望牙醫師幫忙大家盡量把錢從保險公司裡拿出來, 這個不但不合法, 而且羊毛出在羊身上, 當大家都在瘋狂使用保險的同時, 保險費也會瘋狂的飆升。
比較保險
1. 純%制度會比配額制度的公司好
比較這種事情真的有點小困擾, 畢竟他們不是在所有收費都相同的情況那只能比個大概, 小編我個人比較喜歡走
純% 的保險公司. 很多保險公司雖然他們上面都是標榜是 70% 80 % 可是要小心我剛剛講的情況他們會有Prefer provider 才是給 70% 還有得小心他們的 sublimit policy 因為很多都是有一大堆的規矩, 算下來根本沒有給到 70% 。 很多保險都是Iteam limited
就是每個項目都有很多的限制在底下, 就算裡面還有餘額也完全無法使用
舉例說明
Medibank Private Basic Extra 70%
你看他上面所寫的文字敘述中, 除非你到他的Members` Choice provider, you
May get more ,
但是他底下的Example of Maxium Benefit 裡面就是配額配好的每一個Item 不管診所收多少錢你都只能拿到他上面寫的金額 。 假設以補牙來說 one surface filling 一個面積的補牙定價 通常定價 $140-160 左右, 不管你定價多少他最多只會給 $ 64.6 這樣是連一半都不到, 就算他給你一年$ 750 好了你也用不太到他。
Qantus Basic Extra 60%
反觀來說 Qantus Basic Extra
他們沒有 Prefer provider 的遊戲之外, 他們也沒有 Item limited
的配額 他們就是我上面說的純 % 的保險之一 , 這樣假設你補一顆牙 one surface filling $140, 他就會回來價錢的60% $84, 這種保險比較一目了然也比較乾脆。
2.了解自己的需求 (牙齒狀況)
大部分的人, 除非牙齒狀況真的很糟糕, 不然只需要每辦年的 檢查跟洗牙, 或者偶爾補補牙就可以了。抽神經(根管RCT), 考瓷牙套(Crwon) 甚至是植牙(Implant) 都是牙齒蛀到一定的程度或者發炎到不可挽救的地步時的治療方案。
最常見的牙齒治療程度排行 : 檢查< 洗牙< 補牙< 拔牙< 根管< 考瓷牙套< 植牙
(保險公司也會知道這個排行是從便宜到貴, 所以越往後面的限制有時候也愈多 )
牙齒很好只需要維持的人--
這一類的人通常我真的不建議買保險, 因為給得錢遠大過拿到的钱, 除非去買比較 便宜的純粹抵稅用, 但是也別想保險公司會給付的多好, 很多時候甚至洗牙也需要 補一些差額, 補牙可能會需要補上更多的差額。
牙齒不錯但是會需要小項目或中等項目治療 --
保險相對不是非常划算, 那建議找General Dental rebate 多一點的 方案,洗牙, 補牙,給多一點, 外加上根管可以給多一點
萬一某天很不幸的需要重大一點的治療自己掏腰包都比先 給保險公司很多年,到時候卻拿不太出來的划算。
EX: Frank lots extra 80%, Qantas assure 60%
Frank 這家保險公司就是走洗牙, 補牙, 甚至牙周病治療, 根管 拔牙,拔智齒基本 維持牙齒需求的項目, 不管牙醫開價, 大部分都是幾付 80% 直到 2000 額度用 完。但是他的限制就是在Crown 還有 Implant 項目幾付的非常少
牙齒狀況尚可偶爾需要重大治療---
保險偶爾划算, 建議找General & Major 相等程度的。因為不管 如何自掏腰包的可能 性還是在。但是需要用到的時候至少可以給付 60% 以上的保險比較合試。有點像 是分散風險的概念。
EX: CUA, HIF, AAMI Health 70%
這個保險幾乎全部的治療包括 Crown 跟其他的Major Dental 都是 70% Back 不管 定價是多少。General Dental 給 1000 額度一年, Major Dental 也是1000 一年。
牙齒狀況很糟, 每年都需要重大治療或直牙手術
保險這時候可以說是相對划算, 因為你毎年使用的金額都已經超出保險限制的每年 配額, 所以不管怎麼樣保險的钱都一定會用出來的。這個時候也建議找Major Dental由其在Crown 跟植牙給比較多的。相對的保費也會比較高喔!!!
EX : CUA, Qantuas assure 75%,
Qantus assure 75% Major Dental 的部分有給到 $1300 所以相對來說也算是給得 不錯的了
上面都是舉例說明,實際上的情況還是要看每個人不同狀況而定, 而且保險公司每一年都可能會換制度, 有些公司覺得某項東西開虧錢就會開始調整!!!
3. 有關係才可以進入的保險一定比大公司的保險好!!
上面有提過, 有些保險公司不是開放給所有人參加的, 是必須要有親屬或者自己本身有關係才可以進去的那種小編最喜歡, 因為他們算是提供福利給員工為主要目的, 雖然公司本身不太可能虧錢但是也不至於限制的太過份。EX: CBHS (Commonwealth bank, Doctors Health fund. RBHS ( Reserve bank health society), Teachers Health Fund. ... 等等
有時候這些關係保險的保費會稍微高一點點, 因為他們的package不像是大公司有非常的多需要吸引不想花錢的人進入保險, 但是他們幾付的時候也相對的合理
 |
圖片來源: https://www.belllawoffices.com/wp-content/uploads/2015/02/private-insurance-1.jpg |
親身經歷 :
比較保險的同時, 並不是哪一間便宜就是划算的, 要做的功課其實不少, 我自己研究過這麼多間保險也至少更換過四間保險公司, 一開始我的心態也不外乎是哪一間便宜就先跟哪一間, 或者哪一間方便, 有出特價活動就跟哪一間, 因為這樣我也白白交了很多冤枉錢。 曾經我跟過大公司Medibank 但是那時候牙齒也沒有什麼事情所以就安安穩穩的度過了三年, 之後我被Bupa 的優惠方案吸引過去, 因為他強調他跟我上班的醫院有合作制度可以給我 幾個%的優惠之類的。
當時還不太會做功課只知道我的保費一個月已經調漲到 $180 一個月, 有一天我自己的智慧齒很不爭氣的發炎了, 需要開刀,找了幾個牙醫看診因為當初智齒比較靠近神經, 有牙醫請我去看專科醫生, 也有牙醫說可能可以直接開刀取出, 最後找到一個自己信任的牙醫開刀。我當時印象很深刻開刀費 $500 但是 Bupa 只給了 $98 。我才突然意識到這個情況有點不合理, 我的牙齒我自己想找自己信任的醫生,每年給保險公司這麼多錢也沒用在任何其他地方現在只是智齒想要開刀, 卻沒辦法給一個比較合理的rebate, 我Dental limit 就算裡面有1000塊 我也用不出來,因為被配額制度給限制了。 在這邊重點不是我希望他全部rebate 給我, 但是要合理!! 我不介意繳貴一點的保險, 可是如果我有需要用的時候希望保險公司是可以合理的給付。
所以我自己最後就換去了我們醫院底下的保險公司了!!
結論
買保險之前一定要好好想清楚自己的需求, 做一下功課, 通常Medibank還有 Bupa這種比較大的公司都不會真正走% rebate 還是會有很多的配額限制
請看清楚( sublimit apply ), 還有那些寫著unlimited 的都不一定是真的因為牙醫生也得跟保險提出為什麼需要洗牙
如果不需要門市的服務其實小公司真的比較好, 小公司也算是穩定,不太會有捲款倒閉的情況發生。
保險真的是一個無本生意, 就是抓準了大家保心安, 加上每個月把錢分散繳出去比較不心痛的心態, 這邊交大家做功課不外乎就是確保自己的利益之外, 也要好好開始思考, 是否因為保險而犧牲了自己的一些選擇權。 當你把錢都交給了保險公司, 但是保險公司無法給你你想要的Rebate 那你退而求其次的找一個願意用很低廉的價錢幫你治療的醫生或者要求醫生想辦法幫你違法把保險卡裡的钱都拿出, 最後吃虧的可能還是我們自己阿!
以上都是小幫手靠著經驗努力自己收尋的功課, 但是有不足的地方請多包涵, 畢竟保險每年都在改變,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跟我們Evergreen 前台小幫手討論。